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合肥华诚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电 话:137-2107-1773
电 话:180-1990-6710
邮 箱:1578196994@qq.com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446号繁华里11幢1703
杭州“洋酒闹剧”落幕 省高院审理商标权纠纷上诉案
发布时间:2011-04-15 阅读次数:1948
生活条件好了,喝点葡萄酒,甚至是国外产的名酒,成了很多人的选择,有人也就打起了“傍名牌”的主意。昨日(14日),浙江省省高院开庭审理一起商标权纠纷上诉案,案件的上诉人是大名鼎鼎的法国轩尼诗公司;被上诉人是顾玉辉和杭州勃根地葡萄酒有限公司。
“高档洋酒”是怎么出来的呢?昨天的庭审揭开了市场上一些“高档洋酒”的前世今生。
顾玉辉在杭州食品界闯荡多年,小有名气。在外人看来,他从事着一个很有“钱途”的行业:高档洋酒批发。 从表面看来,顾玉辉的酒是货真价实:得到一家名为“法国轩尼诗葡萄酒(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的授权,还有个网站宣传葡萄酒产品。
其实,这家“法国轩尼诗葡萄酒(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和法国轩尼诗公司毫无关系。它是2007年顾玉辉花了1万港币在香港注册的。这家公司注册后不久,就煞有其事地授权杭州勃根地葡萄酒有限公司作为其在国内的营销中心,从事葡萄酒销售.而杭州勃根地葡萄酒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就是顾玉辉。这种授权,说穿了,就是“自己授权给自己”。
“遮眼法”使过后,一瓶“高档洋酒”诞生了:酒瓶包装华美,洋气十足,瓶身标有“手持斧头”的商标,几乎和法国轩尼诗注册的“手持战斧”商标一模一样,只不过法国轩尼诗的商标方向向右,它向左。
瓶身上还标注“法国轩尼诗葡萄酒(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授权委托昌黎卡斯特庄园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在中国分装”,几乎和正牌洋酒一模一样。
包装华美,并不代表来路正宗。“卡斯特庄园”在葡萄酒行业中颇有知名度,即使这些“轩尼诗”不是法国轩尼诗公司生产的,那是不是昌黎卡斯特庄园生产的呢?
在昨天的庭审中,代表杭州勃根地葡萄酒有限公司出庭的是该公司的员工朱某。“我们卖的红酒确实是昌黎卡斯特庄园的。”面对记者,朱某一再坚持。
当问及杭州勃根地葡萄酒有限公司和昌黎卡斯特庄园之间有无书面协议,朱某却表示,两家公司之间只有口头协议。
记者了解到,在杭州中院进行一审庭审时,这酒到底来自何处,一时无法查证,最后,法院在一审判决时,认为昌黎卡斯特庄园侵权依据不足,无需承担责任。
就是这样一些来历不明、“傍名牌”的“洋酒”,却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市场。
不过,这场“洋酒闹剧”终究被法国轩尼诗公司发现。该公司先在香港提起诉讼,要求“法国轩尼诗葡萄酒(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改名,并获得胜诉。
2009年,法国轩尼诗公司一纸诉状将顾玉辉和杭州勃根地葡萄酒有限公司告到杭州中院。去年12月10日,杭州中院判法国轩尼诗公司胜诉,要求杭州勃根地葡萄酒有限公司停止侵权,赔偿30万元损失;并在报纸上刊登声明,向法国轩尼诗公司道歉。
昨天,省高院作出终审判决,判决顾玉辉与杭州勃根地公司连带承担经济损失和相关费用50万元。这场“洋酒闹剧”就此落幕。
“高档洋酒”是怎么出来的呢?昨天的庭审揭开了市场上一些“高档洋酒”的前世今生。
顾玉辉在杭州食品界闯荡多年,小有名气。在外人看来,他从事着一个很有“钱途”的行业:高档洋酒批发。 从表面看来,顾玉辉的酒是货真价实:得到一家名为“法国轩尼诗葡萄酒(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的授权,还有个网站宣传葡萄酒产品。
其实,这家“法国轩尼诗葡萄酒(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和法国轩尼诗公司毫无关系。它是2007年顾玉辉花了1万港币在香港注册的。这家公司注册后不久,就煞有其事地授权杭州勃根地葡萄酒有限公司作为其在国内的营销中心,从事葡萄酒销售.而杭州勃根地葡萄酒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就是顾玉辉。这种授权,说穿了,就是“自己授权给自己”。
“遮眼法”使过后,一瓶“高档洋酒”诞生了:酒瓶包装华美,洋气十足,瓶身标有“手持斧头”的商标,几乎和法国轩尼诗注册的“手持战斧”商标一模一样,只不过法国轩尼诗的商标方向向右,它向左。
瓶身上还标注“法国轩尼诗葡萄酒(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授权委托昌黎卡斯特庄园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在中国分装”,几乎和正牌洋酒一模一样。
包装华美,并不代表来路正宗。“卡斯特庄园”在葡萄酒行业中颇有知名度,即使这些“轩尼诗”不是法国轩尼诗公司生产的,那是不是昌黎卡斯特庄园生产的呢?
在昨天的庭审中,代表杭州勃根地葡萄酒有限公司出庭的是该公司的员工朱某。“我们卖的红酒确实是昌黎卡斯特庄园的。”面对记者,朱某一再坚持。
当问及杭州勃根地葡萄酒有限公司和昌黎卡斯特庄园之间有无书面协议,朱某却表示,两家公司之间只有口头协议。
记者了解到,在杭州中院进行一审庭审时,这酒到底来自何处,一时无法查证,最后,法院在一审判决时,认为昌黎卡斯特庄园侵权依据不足,无需承担责任。
就是这样一些来历不明、“傍名牌”的“洋酒”,却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市场。
不过,这场“洋酒闹剧”终究被法国轩尼诗公司发现。该公司先在香港提起诉讼,要求“法国轩尼诗葡萄酒(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改名,并获得胜诉。
2009年,法国轩尼诗公司一纸诉状将顾玉辉和杭州勃根地葡萄酒有限公司告到杭州中院。去年12月10日,杭州中院判法国轩尼诗公司胜诉,要求杭州勃根地葡萄酒有限公司停止侵权,赔偿30万元损失;并在报纸上刊登声明,向法国轩尼诗公司道歉。
昨天,省高院作出终审判决,判决顾玉辉与杭州勃根地公司连带承担经济损失和相关费用50万元。这场“洋酒闹剧”就此落幕。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89-5653-9761。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365667427@qq.com。
上一篇:“贴牌”在猫捉老鼠中破局
下一篇:一个“日”字引发的侵权案